“须生泰斗”周海水-sbobet利记
摘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世纪30年代周海水在莪沟村“戏坊窑”把豫东调和豫西调这一交融、结合,被称为豫剧,也为豫剧此后的繁荣发展起到了奠基和决定性的作用。周海水之所以被称为豫剧“一代宗师”,除他较高的艺术造诣外,还因为他注重培养豫剧人才。
记者 柳浩楠
提起家乡走出去的豫剧大师,大家耳熟能详的有驻马店市遂平县人“现代豫剧之父”、著名艺术家樊粹庭;国家一级演员、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上海白玉兰艺术奖得主,豫剧大师常香玉的入室弟子正阳县人汪荃珍;师承豫剧大师桑振君,继承了豫剧“桑派”艺术字乖韵巧、委婉俏丽、百句不竭演唱风格的西平县人苗文华等。在豫剧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周海水则很少有人提到。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社会局势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周海水就出生在这一年的驻马店市上蔡县。光绪末年,周海水的父亲周马成因妻子的离世和家庭贫寒,领着3个儿子往北讨生,最后到了汜水县韩村(今属荥阳市王村镇)落户。
当时,汜水、荥阳一带乡村庙会较多,庙会上又盛行唱戏,当地有许多唱豫剧的戏班。周马成落户韩村后,带着孩子在庙会卖汤饼为生。由于天天跟着戏班子转,周海水渐渐爱上了唱戏。周海水天资聪颖,看过演出之后,总能学得惟妙惟肖。11岁时,周海水到密县超化镇莪沟村入戏班学戏,开始学的是丑角,后来因嗓音高亢、清脆动听而改为须生。他字正腔圆,演技出众,名气越来越大,逐渐红遍豫西各县,被豫西调誉为“须生泰斗”,代表当时豫西调的最高水平。
豫西调,是豫剧前身的一个流派,也称西府调,早年多在豫西密县超化镇莪沟村以及洛阳一带演出,百姓称之为“靠山吼”,读书人戏称为“山梆子”“粗梆子”。艺人们相传,山梆子豫西调是由清乾隆年间朱仙镇蒋门的一支流传下来的。在清光绪年间之前,豫西调和祥符调在板路、唱腔上基本相同,直到光绪末年才改唱下五音,和豫东的上五音唱法有了明显区别。自此,艺人们为了区别,把开封等地的上五音唱法称之为豫东调,密县与洛阳一带的下五音唱法称之为豫西调、西府调。
周海水(资料图片)
在戏曲发展的道路上,周海水勇于探索,开创了不同地域风格的大融合,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豫剧须生表演声腔艺术。豫剧过去的念白多是方言,无韵味。周海水吸收京剧里演唱、道白、做工方面的精华,融汇在豫剧里,首创了“豫剧京白”。周海水的唱腔讲究三分唱、七分白,念白抑扬顿挫,喷口音合度自然,富有力度,唱腔为豫西调的下五音。吐字清、腔调润、喷口准确脆拔,富有力度,效果强烈。其表演绝技甚多,尤其是他的“气死功”,表演瞬息之间“气断命绝”,堪称是梨园一绝。周海水还常请人改进剧情,剔除糟粕,精炼戏词,不断完善剧本。
豫剧的发源地就在新密市超化镇莪沟村的一座窑洞,被后人称为“戏坊窑”,所以莪沟村“戏坊窑”也是豫剧第一个古戏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世纪30年代周海水在莪沟村“戏坊窑”把豫东调和豫西调这一交融、结合,被称为豫剧,也为豫剧此后的繁荣发展起到了奠基和决定性的作用。
清末民初,荥阳的张同庆、贾峪的张小乾、密县的张福寿因较高的艺术造诣被称为“豫西三张”。周海水于“豫西三张”之外独辟蹊径,自成一派,号称“一周三张”,并被豫剧界誉为“须生泰斗”。他们为豫西调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发扬光大了豫西调声腔艺术。
周海水不仅是个好演员,更是个好教师、好掌班,具有卓越的组织才能。1928年,周海水在郑州创办“太乙班”,集各路演员于一炉,打破门户之别,影响非常大。在长期带班演出中,周海水重视培养新人,生活上宽厚关爱,艺术上严格要求,把自己的各种演唱技艺精心教给他们。周海水的科班要求学徒学戏学方法,不只单纯模仿老师的唱腔,还要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去唱,唱出自己的特色。
常香玉9岁随父张福仙搭班学戏,拜周海水为师。崔兰田5岁随父母逃荒到郑州,11岁拜周海水为师。1938年蒋介石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致使郑洛一线难民云集。周海水为解决难民子女生活问题,又在郑州杜岭中街路南的一座小院里,建成“太乙新班”,招收学徒,传授技艺。
“太乙班”前后招生30多名学员,大半是女生,且以“兰”字排名。名震豫剧界的大师姐“三兰一香”与小师妹“十八兰”便出自他的门下。这些兰字辈的学员出科后,无论在哪里演出都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20世纪30年代末“十八兰”真正唱响,她们的走红之地就在荥阳、汜水一带。相传有一位名叫牛士孔的清末老秀才非常欣赏太乙班学员的精彩演出,喜欢看对台戏,先请名声颇大的“三张”之首张同庆,又请周海水率班前来打擂台。演出前,“太乙新班”生、旦、净、丑18坤伶,牛士孔均以“兰”字命名写出海报,广为张贴。据海报上“十八兰”的名次为:汤兰香、车兰玉、毛兰花、罗兰梅、崔兰田、刘兰
玉、张兰宝、刘兰英、李兰菊、陈兰荣、马兰芝、王兰琴、冯兰青、马兰凤、郭兰云、秦兰花、汪兰巧、周兰凤。“十八兰”中,生、旦、净、丑俱全,各有千秋。两台戏对唱,观众多者自然胜出。
周海水提前做好准备,《桃花庵》《卖苗郎》《秦香莲》等几出戏中的生、旦、净、丑均安排让“十八兰”唱主角,她们一人兼老生、青衣两角儿。在对演中,“太乙新班”三获全胜。看罢戏后牛士孔还作诗一首:“要看戏十八兰,四生四旦四花面,毛兰花、王兰琴,她俩色艺俱超群。兰田、兰玉和兰真,同称五魁在周门。”这次演出后,被誉为豫剧泰斗的“豫西三张”之一张同庆感叹道:“我班声誉,今日竟输于这群小妮手上!”因此,就有了三张不如一周之说。
周海水是西府调艺人,他打破流派界限,1936年前后两次到开封演出,与祥符调艺人张子林在省城开封合演《收吴汉》,使不同风格的演唱方法和表演技巧,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当时,13岁的常香玉随团演出,在开封以新编《六部西厢》一炮打响。同年底,周海水又率戏班进西安演出,扩大了豫剧在西北的影响。其杰出的组织、管理能力,曾使豫剧人才迭出。
新中国成立后,周海水很受鼓舞,率领全班演员多次举行义演,慰问部队。还与常香玉、马金凤等远赴上海、南京公演,捐款支援抗美援朝。1955年周海水进荥阳县豫剧团,1956年调开封地区豫剧团,1962年以《清风亭》一剧参加了河南省名老艺人会演。因积劳成疾,1964年10月周海水逝于郑州杜岭中街寓所。
苏兰芳(资料图片)
已有百岁高龄的苏兰芳老人是周海水的第一代女弟子,被媒体尊称为“豫西调活化石”。苏兰芳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她和姐姐苏兰芬同为郑州说书艺人苏战奎的养女。10岁时,姐妹俩和汤兰香3人一起被师傅周海水收为弟子。由于师傅管教有方,加上自己刻苦演练,3个女孩进步很快,一年以后就能排简单的戏了。汤兰香演正旦,苏兰芬饰小旦,苏兰芳扮小生,先是排《刘秀讨饭》《跳花园》等简单的戏,后来排大戏,如《姚刚征南》《破洪州》《破天门》等。
苏兰芳称自己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扛起师傅的大旗,愧对师傅周海水的培养。周海水之所以被称为豫剧“一代宗师”,除他较高的艺术造诣外,还因为他注重培养豫剧人才。苏兰芳回忆,周海水师傅品行端正、惜贫爱老,即使是个跑龙套的,他也平等对待。对学生跟自己亲闺女一样,虽然要求很严,但从不打骂,爱护有加。每逢在外地演出,晚上休息时,师傅总是睡在门口,让女孩子们住在后面,保护她们。苏兰芳老人非常遗憾自己和苏兰芬、汤兰香以及周海水师傅的女儿周兰凤都没有把老师的事业继承、发扬光大。2010年,苏兰芳在嵩山脚下为先师立下一块墓碑,以示尊敬和怀念。
责任编辑:付琳
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点赞
高兴
羡慕
愤怒
震惊
难过
流泪
无奈
枪稿
标题党
sbobet利记的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sbobet利记的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